当前位置:首页 >> 新闻动态 >> 学院风采
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丨“古韵药香”实践团:药香飘万里,非遗耀古今
发布时间:2024年09月24日  点击数:
 “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”,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、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。为深入探索中医药在非遗项目之中的成就与发展,2024年7月,河北中医药大学“古韵药香”实践团利用两个月的时间,深入河北省7市7县行走约1500公里,结合自身专业优势,聚焦河北传统医药非遗项目,积极开展“寻、研、悟、践、创”五位一体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 实践团由20名学子和5名指导教师组成,学生专业覆盖中药学、护理学、针灸推拿学、中西医临床医学、中药资源与开发、中草药栽培与鉴定、大数据与会计等8个专业,包含本科生、研究生;指导教师涵盖党政领导、思政教师、专业教师以及团学干部。
 启程:行动方向的思想指引
 本次实践以“红医精神”贯穿始终。出发前,实践团成员们集体学习了“习近平文化思想”,并在思政教师的带领下,前往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体验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思政课。

深耕:与传承人的27次对话
 经过前期资料整理,实践团采用“主干队+小分队”的形式,深入河北省7市7县1500余公里,走访了18个非遗项目传承基地。
 队员们感受了冯氏正骨的神奇,体验了安国药都的韵味,领略了永年太和堂的深厚,探寻了杨氏太极拳的奥秘……

 张家口小分队通过中医药传统知识整理行动,累计走访了14家医疗机构。在走访中成员们发现,非遗传承人们虽然声名远扬,但仍收费低廉,有些即使条件艰苦,也不多收老百姓的一分钱。这样只为民而不为己,重技艺而轻名利的高尚医德值得每一位中医学子终身秉承。

惠民:中医药非遗走进民生
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,实践团在广府镇东街村等地,面向中小学生以及中老年人,开展了3次别开生面的中医药非遗研学课程。队员们向大家分享了许多非遗传承的有趣故事,还号召大家一起制作中药香囊,体验中医功法,同时也为老人们提供了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,让中医药的智慧,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。

 采收:实践育人的双重收获
 在近两个月的实践中,实践团完成了18个非遗基地的探索、3次研学课程的开展、2处机构的初建合作。同时依托实践结果撰写调研报告,设计文创产品,录制非遗团课,形成工作案例,并累计发放知识手册700余份、调查问卷1200余份、中药香囊300余个。

 实践团还通过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40余个,浏览量近5万次。实践活动被大学生新闻网、河青新闻网、中原新闻网、冀云肃宁、冀云邯郸、保定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平台报道20余篇,可记总辐射量达16万余次。
 本次实践,实践团不仅传播了中医药文化,更提升了队员们的自我价值。
 青春不以山海为远,志愿只向国家未来。只有脚踏实地,躬耕实践,才能真正领悟中医药的文化精髓,以青春之力,助力健康河北,谱写属于中医药的时代新篇。

版权所有:共青团河北中医药大学委员会--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经济开发区杏苑路3号 邮编:050200